在变幻莫测的商业舞台上,拥有较高的持股比例是掌握公司控制权的关键。
然而,企业若要做大做强,经过股权融资、股权激励等一系列措施后,创始股东的股权势必会被稀释掉一部分。
那当股权被稀释,创始人还能牢牢守住公司的控制权吗?
股份不到10%,马云还有掌控权?
阿里巴巴作为一家明星企业,马云是创始人,很多人都以为马云持有的股份肯定很高,实际不到10%,但对集团的控制权却是实打实的。
背后到底有什么秘诀呢?
原来,马云是阿里的永久合伙人,他和其他合伙人可以提名阿里50%的董事,然后再由股东大会从这些候选人中,选出董事。
在股东大会上,只要持有二分之一以上表决权的股东同意通过,那董事名额就会被确认下来。
而马云和其他合伙人一共占的股份比例为69.5%,董事候选人成为董事肯定是铁板钉钉的事。
哪怕真的没当成,那么阿里合伙人有权指定临时过渡董事填补空缺,直到下届年度股东大会召开。
这样操作,他们直接就控制了公司半数以上的董事,那董事会管理公司的目的自然而然就达到了。
更绝的是,如果有股东想要修改公司章程中有关合伙人董事提名权、条款的话,必须要在股东大会上得到出席大会的股东所持表决票数95%以上的同意。
而马云和另一位合伙人所持有的股权不低于10%,两人不同意,董事提名权条款就没办法进行修改。
一番操作下来,公司的控制权不就牢牢握在手中?
注意:案例仅供参考,具体情况具体分析
实操建议
股权稀释一直是把双刃剑。
除了参照马云做法,还可以这样做!
No.1
投票权委托
小股东可以签授权委托书将自己持有的股权表决权,授予核心创始人股东行使,以增大创始人股东实际控制的股权表决权的数量。
要注意的是,签委托书时要注明所委托的表决权不可撤销,并约定一个比较长的授权期限。
No.2
一票否决权
《公司法》规定,股东会会议作出修改公司章程、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,以及公司合并、分立、解散或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,必须经代表2/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。
如果创始人股东获得了不低于34%的表决权,就拥有了一票否决权,这样,股东会想要通过什么方案就必须经过创始人股东的同意。

评论